犇驰财经

基金投顾组合年度回顾,努力的方向几乎都错了

东方财富网 2025-01-11 2848浏览量

转自:猫头鹰研究院

国内99%的基金投顾的努力方向都搞错了。资产配置,绝不只是解决“买什么”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基金投顾?

本质上有两个原因。一是基金行业存在一个痼疾,“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监管和行业开始重视投资者教育和陪伴,并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试图改善现状;二是公募基金数量繁多,普通投资者很难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基金。

然而在现实中,站在基金、券商公司的角度来看,基金投顾组合跟过去的FoF基金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把向投资者进行月度汇报的频率提高到每周,把严肃的PDF文件变成扁平化的H5长图。

那么,一只一只地卖基金和卖一篮子基金,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且还剥夺了投资者的选择权。

一些自家的基金产品单独放在市场上可能无人问津,但基金投顾组合却选择了它们,存在立场不中立的嫌疑。

几家基金公司之间往来投资对家的基金产品,互相帮扶。如何保证客观性?

某基金投顾组合专挑管理费率高的小规模基金进行配置,虽然仓位不高,但该如何解释?

其次,基金投顾和基金相比,对投资行为和投资收益有所提升吗?

  • 交易费率降低了吗?基金层面有降费,不多也不普遍,再算上投顾费,投资者付出的总成本只高不低。

  • 投资收益更高了吗?一揽子基金的收益率必然趋于平均值,超额收益更加依赖严格的低买高卖的纪律执行,事在人为。回测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有落差的。

  • 波动率降低了吗?并没有,波动率比沪深300指数还高的基金投顾组合,作者认为应当被判为不及格。

  • 换手率降低了吗?降低了一点,但不多。主动管理型基金组合的年换手率在200%-300%,2023年全市场基金的换手率均值为276%。看起来差不多,但请注意,前者是组合层面,后者是基金层面,投资者层面的换手率应当是两者之和。

综合累计收益率和波动率这两个指标来看,有知有行的“长钱账户”是当之无愧的市场第一,不仅真正降低了波动率,还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率。

如果投资者能够忍受波动率,更加追求收益率,那么直接买沪深300指数就够了,甚至多买一些高风险的ETF,比如芯片半导体ETF、纳斯达克ETF。

而投资者之所以选择基金投顾组合,是因为不会选基金,害怕高波动率,结果却在这两个维度上都(近乎)输给了指数。

然而,作者说的“屎上雕花”,不是指以上两个维度,而是指大多数人努力的方向搞错了——卖方只研究卖什么,买方只研究买什么。

想对投顾主理人说,同行很内卷,但卷得没意义,绝大多数都交付不了结果。不如做得更有特色一些,比如专注稳健组合、红利组合,突出资产配置的定位。权益类基金组合,再怎么改进也很难超越指数,结局是既定的。

想对基金投资者说,既然有了基金投顾组合,就不用把心思放在追求最优解上,再去听一些民间大V的投资建议,不论是跟踪各个组合,还是自己研究一个组合,改变不了分散投资的结局必然趋于平均值,超额几乎来自对“低买”的绝对执行。建立模拟的股票组合、基金组合没有任何门槛,很多软件都支持,但运行几年下来的结果足以反映组合背后的主理人有无完善的投资体系。

投资者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在家庭资产的配置上,把“四笔钱”和现金流给管理好——这一点恰恰是海外资管做得比国内资管要好的地方。

标签: 投资者 基金
文章来源声明:东方财富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