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既然赢家少数,为什么还继续投资?

东方财富网 2024-12-24 4512浏览量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到投资这个事,投资业绩会如何?

关于投资业绩,我们必须正视两个事实:

事实一: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不赚钱的

研究表明,优秀与否呈现出典型的正态分布,即最优秀的人和最不优秀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很普通。

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证券市场,即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普通的。不论原来的出身、工作、学识多么出色,到了证券市场不是简单的拷贝,因为投资需要专业的知识,投资考验人性,投资还反映着人的思维高度。

投资世界里也有二八规律,典型特征就是极少数人获取了绝大部分收益。股市里有“七亏二平一赢”的定律,就是说参与股票市场的90%的投资者都是不赚钱的

在赚钱的一成投资者中,又存在7:2:1的定律,即7成只赚一点的钱,2成赚的多一点,1成是真正赚大钱。

也就是说,真正成功的概率大概是10%*10%=1%!

其实这个现象不是我们国家独有,就是在股市相对成熟的美国也不例外。巴菲特在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曾说:

过去35年来,美国企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单,按理说投资人也应该跟着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大家以分散且低成本的方式搭顺风车即可。

事实上靠买入指数基金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但实际上多数投资人的绩效却惨不忍睹。

事实二:年轻时,很难投资赚大钱

巴菲特非常喜欢用一个比喻来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巴菲特这里说的很湿的雪,指的就是投资的本金,这部分他已经通过浮存金解决了,而复利帮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长的坡。巴菲特在这里说的是很长的坡,指的就是投资的时间。

巴菲特投资起步算早的,但其大部分财富也都是65岁以后获得。如果40、50岁就走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美国普通的富翁而已。

客观来讲,相比较创业,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要慢很多,复利需要时间来发酵。

假设工作8-10年攒下100万流动资产,10年10倍达到1000万,刚刚摸到财务自由的门槛,这个成绩对应的资产年化收益是26%,已经超过巴菲特了,难度可不小。

期间一旦有年度收益低于26%,甚至亏损,那么目标的实现就要延后很多年了,这都没有计算财务自由的门槛随通胀上涨这个因素。

所以,综合考虑本金,考虑投资水平的积累,年轻时,很难投资赚大钱。

看完这两个事实,估计很多人有点蒙圈,不太能接受。

既然投资那么难,而且我们往往是在年轻时对财富的需求特别强烈,除了强烈的荷尔蒙,还是因为年龄和精力让我们滋生出很多欲望和攀比。

但是比较讽刺的是,往往在人们最需要钱的时候,多数人却没多少钱,这是多么讽刺的不对称性啊!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赢家少数,我们为什么还继续投资?

我想了想,努力脑补,拼凑出以下三点理由。

1、投资的门槛低

要说投资的门槛,确实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户门槛低,有身份证,有银行卡,多的是证券公司求着你开户。

二是资金门槛低,只需要几千元钱,就可以在股市快意人生。

三是流动性门槛低,不像房地产交易周期特别长,股票一键就买入卖出。

四是专业门槛似乎也很低,如果是物理教授做一番分析,大多数都只有点头的份,即便听不到也会认可他的专业性。

但是股票则是另一番风景,每个人都是分析师,即便对专业、大V的观点也会上来点评一二。

2、赚钱的效应推动大家入市

每每市场牛市,也是大量没有任何经验的散户韭菜跑步入场的高光时刻,其中也包括2007年初入市的我。

这么急迫的入市,是为什么?

还不是眼红周围的朋友都在股市里赚的大钱,觉得自己不比他差,甚至还要厉害好几份,理应也能赚大钱,甚至更多。

或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激励我们。当然,要说投资界最大的榜样自然是巴菲特老爷子。自从他因为投资问鼎全球首富,炒股人在国内也挺起腰板,心中默默许下“要成为当地的首富”的宏伟目标。

3、内心的贪婪和赚钱的不确定性诱发投资上瘾

刚才也讲到了,人们年轻时最需要钱,也最能花钱,看到股票的市值每时每刻都是按百分比上涨下跌的,这个来钱太快了。

特别是遇到大涨或牛市的日子里,每天的收益都是几个月工资、甚至是几年工资,这种赚钱的快感让内心的贪婪迅速膨胀

不过,这个赚钱效应存在不确定性。要想深刻了解这点,咱们还是花点时间看一下著名的心理学斯金纳箱实验

实验里,老鼠无意中踩到控制杆,发现有食物掉出来,老鼠就刻意去踩控制杆。

调整食物掉出比例,压杆5次,老鼠也会调整行为,压杆一次没有掉出食物,老鼠继续压,看看反应,到第五次食物又出来了,下一次,老鼠会一口气连按5次。

把食物掉出来的频率调整到20次,老鼠一口气也会压杆20次。

把食物掉出来的频率调整为不固定,也许压杆40次或60次才能获得食物,压杆次数不确定。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间歇给予食物奖励的方式,反而让这些老鼠像上瘾一样,不断压杆,不论能不能得到奖赏

其实,人类行为也存在间歇性强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做出很多愚蠢行为,比如女人会苦守着电话,盼着男友心血来潮打来,比如赌博,希望赢一把大的。

投资何尝不是如此。投资奖励的巨大现实利益以及不确定性,刺激着投资者通过不断地操作来期待获利,而且这种行为反应很难消除。

于是,也就出现了即便大部分人是赚不到钱的,甚至是亏钱的,还是深陷其中,荒废了工作,忽略了家庭。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不让大家投资,而且要对投资有清醒的认识。

古语说:知自知彼,百战不殆。对投资了解的越多,那么投资在咱们生活中的定位、承担的作用也更加清晰,反过来也在验证之前对投资时间的分配。

要说,静气奶爸为什么发这种不讨巧的文章?

我内心还是希望,大家对投资有正确的预期。

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财不入急门!

那种一夜暴富、渴望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想法,其实最诱人、最害人!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东方财富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