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周末,算力板块迎来多个利好催化!
最新定调:算力即国力
据国资小新,12月28日18时20分,由央视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推出第三期——《算力引擎》,其中明确强调:“算力即国力,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截至2023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在中国,算力正以勃发之姿,启前所未有之业。”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拉开序幕。两年来,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发展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海在智能算力方面发展显著,到2025年,上海的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超过30EFLOPS。
截至2023年,中国累计建成国家级超算中心14个,全国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达633个、智算中心达60个。但庞大的算力规模,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发展绿色算力,迫在眉睫。
数字化时代浪潮中,算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引擎。从食品安全到海洋渔业,从动漫产业到防灾减灾,算力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算力,正成为支撑国家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石,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上海: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12月27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瞄准技术前沿,坚持应用牵引,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建设智能算力集群、语料供给体系、虚实融合实训场、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底座,打造智能终端、科学智能、在线新经济、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生产力工具,聚焦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加速应用赋能。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打造超大规模自主智算集群。建设自主可控智算支撑底座,支撑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算力需求。加快通用图形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等自主智算芯片攻关,强化分布式计算框架、并行训练框架等自主软件研发。建设自主智算软硬件适配中心,推进自主智算芯片测试和集群验证。培育智算云服务商,探索训推一体的服务模式。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算力资源统筹调度能力。提升绿电供给能力,降低全市各类智算中心用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