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理性讨论,远离杠精

东方财富网 2025-01-06 4749浏览量

这么多年,我们的公号留言区一直采取了很包容的态度,只要是文明、理性的发言,哪怕是反对文章观点甚至是质疑作者的,我们都会放出来。

一个正常的交流讨论,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包容的,但是留言区总是补发一些思维极端者的观点。

比如,前段时候写过一个知名民营企业家的文章,我们只是想表达,如果企业家都被网暴(之所以用网暴这个词,因为网传的信息证据何在?谁能拿出证据?都是在臆想,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人专心做企业,未来经济的信心和希望何在?中国90%的人口可是在民营企业就业。再者说,如果互联网的讨论没有规则和秩序,你怎么知道下一个被网暴的人不是你呢?

但是,也有一些留言说:“”你们给他洗白、作者收黑钱了、作者是间谍。。。没有民营企业,中国经济就没有希望了吗。。。”看到这些杠精的观点,投行君都觉得好笑。

转入今天要聊的话题:理性讨论,远离杠精

正常人交流一个话题,聚焦以下四点:

事实是什么? 证据是什么?

逻辑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正常人是想通过交流、辩论,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够更清楚的看清一个事件、话题,而不是证明我一定是对的。

而与某类人的交流,则常常聚焦以下四点:

你的人品有问题,你的动机有问题,

你的智商有问题,你的立场有问题。

只要你否定了我的观点,就是在在否定我这个人,就是在攻击我,就是我的敌人。我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证明我是对的。

投行君将这类人统称为杠精。

每次遇到这类人,就选择默默的远离。

与这种人讨论,纯属浪费时间。

杠精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充满矛盾、争吵或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个体更可能出现反驳型人格特质‌。

  2. ‌认知偏差‌:持有反驳型人格的个体往往存在认知偏差,他们倾向于将他人的意见或批评视为对自己尊严的威胁,而不是一种有益的建议或反馈‌。

  3. ‌自我保护机制‌:反驳型人格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反驳他人的观点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避免面对自己的不足或失败‌。

  4. ‌求胜心理和自卑感‌:杠精的行为可能源于求胜心理和自卑感,现实世界可能活的都很压抑,他们通过与人争论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优越感‌。

  5. ‌缺乏安全感‌:一些人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通过争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6. ‌信息茧房和证实性偏差‌:长期处于个人偏好式的信息摄入会导致信息茧房,进而产生记忆孤立和证实性偏差,使得个体更容易形成杠精的行为模式‌。

优秀的人,有见识的人, 都是踩着刀尖过来的。

摆烂的人,内心

充满仇恨的人,不配拥有任何光芒。

无论是金融圈还是其他行业,我们在人群中看到的一个耀眼的人,有点优秀的人,有点发光的人。都是踩着刀尖、如履薄冰,一天一天在痛苦艰难中熬过来的,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多少次直面人性的黑暗,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所有他们拥有更广的认识,更深度的思考。

相反 ,如果一个人如履平地般的舒服,每天刷着手机,聊着八卦,出门就是无效社交,在家也不学习、读书,甚至认为帝国主义的人民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还能每天准时收看晚七点的某平台新闻,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当然也是一种选择。

但是,每次发表观点之前,要不要问下自己,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全貌吗?

以上分享来自一位教育专家的分享,很扎心,但很真实。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获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务背包一个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并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6000位精英会员,各位老铁速来文末扫码集合。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东方财富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