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蓝鲸新财富
2024年,贝塔繁荣,阿尔法失落。
上证综指全年涨了12.67%,结束了此前两年的阴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69%,债牛贯穿全年;黄金和纳指也都有25%以上的涨幅,主流的大类资产都有较好回报,贝塔一片繁荣。
与此同时,人的主体性逐渐被淡化,阿尔法失落。指数基金迎来最火热的一年,各机构的投研体系也在向工业化、平台化转型,从点到面,强化系统的决策力。
924行情的爆发,标志着股市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牛熊周期。
市场的进度令人眩晕,整个四季度都在推中证A500指数基金,而上一个周期的公募造星、千亿级别的亏损、一地鸡毛的公募声誉,就此翻篇,无人反省。
行业有进有退,除了市场底部的躺平与沉寂、对造星欠缺反思,更多的是好消息。例如基金降费,万八的高佣金成为往事,公募向普惠金融更进一步。
“2022年,监管出台公募高质量发展的16条指导意见,2024年算是基本落实了。”一位公募人士如此回望今年行业的进步。
跨年之际,蓝鲸财经梳理2024年的十大关键词,带您回望资本市场这波澜壮阔的一年。
金融人的身份认同
对于金融从业人员而言,2024年是有记忆点的一年,尤其是在身份认同上。
年中,行情低迷,叠加降薪退薪小作文满天飞,金融人用‘历史的垃圾时间、金融耻感’自嘲。9月底,行情大转向,官方定调金融是国之重器,又让金融人找到慰藉。
金融打工人中,金字塔靠前的基金经理今年也流动频繁。Wind数据显示,全年有358位基金经理离任,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有人退薪后跳去了更小的基金公司,有人从公募转去了保险资管,有人“因压力太大”直接辞职,有人回炉做研究员,有人从公募又降去做专户。
今年,公募的HC(招聘人数)在收紧,通过校招进入公募越来越难。漫长的实习,换不确定的转正,有金融应届毕业生开始思考:公募还是打工的好去处吗?于是转身去了互联网金融。
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