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电池新能源产业进入洗牌周期 新能源车庞大量级铺就“长坡厚雪”

犇驰小编 2024-11-20 4433浏览量

    本报记者 龚梦泽

    为争夺动力电池发展技术高地,世界范围内正在按下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键”,国内各电池厂商也在竞速电池发展。在此背景下,11月18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掀起锂电池行业范式革命。同一天,装载着多个集装箱的卡车顺利抵达了位于芜湖经济开发区一家锂电池公司。随着最后一套关键工序生产装备进入厂区,标志着该公司新型固态电池全面冲刺量产,填补了芜湖市前沿电池制造的空白。

    “尽管我国在电池新能源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电池新能源本轮的行业洗牌仍处于深水区。”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第11届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论坛上表示,供需结构性错配、有效需求不足、产品价格内卷、新技术挑战待解等问题成为产业链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与之对应的是,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最大消耗方,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竞争同样异常激烈。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新能源锂电产业链如何求生求变,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此,于清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本轮周期调整中,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总体来看还是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力量。随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提振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和赋能,相信电池新能源产业会逐步进入结构向优、发展向好、成熟稳健的新周期。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锂电行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杠杆的逐步去化,行业盈利能力下滑,且该行业内企业技术与成本悬殊,头部企业对边缘产能的收购意愿不强,使得破产案例更频繁发生,洗牌速度远超其他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池产能约为国内需求量的3.3倍、全球需求量的1.5倍,产能利用率约为61%。

    谈及产能过剩,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从长期市场看,全球电池产业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当前中国的确面临着结构性过剩和中短期产能利用率低的风险。结合全球电池市场,吴辉认为,当前,中国为全球电池需求最大市场,预计2030年全球电池总产能将达7.5亿千瓦时,届时产能利用率将达67%,处于相对合理水平。

    国内市场方面,深圳市大族锂电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瑾分享道,国内锂电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正有序进行,新增产能布局将得到合理优化。“尽管锂电产业各环节盈利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但降本增效要求下,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层次与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王瑾认为,随着新型储能快速发展、低空经济以及人形机器人产品增长,都对锂电产品形成新的支撑。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我国电池新能源供应链进一步夯实,强化市场多维竞争。我国不仅在产销量上遥遥领先,还在供应链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方面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86%、94%、84%和87%。

    与此同时,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出口也实现跨越式突破,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等出口同比、环比均呈增长态势。据EVTank统计,截至2024年6月份,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总投资金额达到5648亿元。

    在周期的潮起潮落里,我国正逐步实现了由国产替代向梯次出口的转变。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耿茜茜表示,我国锂电池总产量从2013年的337亿瓦时到今年上半年的480吉瓦时,锂电池全行业销售收入从860亿元达到了万亿元级别。

    耿茜茜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国锂电池四大主材在全球市场份额均已超80%,锂电设备已形成千亿元级市场规模,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各细分赛道中,中国企业的名次也在不断攀升。

    展望未来,2024年第三季度后,储能的海外需求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保持强劲增长。鉴于此,于清教对电池新能源产业的前景给予了坚定的看好。

    “我国锂电池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达7578.3亿元,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在下一代电池领域,我国将继续围绕固态电池、钠电池、燃料电池等新领域,政策与市场齐发力,加速商业化应用。”于清教认为,(电池新能源)这里是长坡,也有厚雪,值得长期、持续地“滚雪球”。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证券日报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