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内需消费切换,兼顾红利品种。红利板块可以关注部分可攻可守的低估值、顺周期品种过渡,如国有大行、铜铝、核电、航运物流等;而新的资金共识尚未形成,从配置内需消费和绩优成长的角度来看,可以重点关注明年有新产业趋势或者行业格局变化的领域,内需消费可以重点关注互联网、线下新零售、微信小店带动的线上新业态,绩优成长可以重点关注AI智能穿戴、自动驾驶和字节产业链。
证券、光伏设备、电池、半导体等,均衡偏经济风格关注保险、房地产开发等。
银行股(资本金注入利好);2)建筑(“化债”下应收账款改善),特别是一带一路与西部基建(“两重”区域规划发力方向);3)军工(反腐带来中期布局点与特朗普2.0下全球地缘动荡加剧)4)粮食安全(“两重”发力方向)。
电子元件、半导体、消费电子以及软件开发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机器人、低空经济、国产替代等。主题投资方面,关注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长期破净央国企估值修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