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驰财经

王一鸣、张宇燕、刘元春等谈宏观经济

2024-12-01 5460浏览量

(原标题:王一鸣、张宇燕、刘元春等谈宏观经济)

11月30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年度论坛举行。会上发布的CMF年度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展望2025年,应持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推出实质性改革方案,将近两年中国经济短期恢复所积蓄的潜力转化为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

活动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等围绕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理解畅所欲言。

王一鸣:短期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

王一鸣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虽然有起伏,但是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

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需求端,需求不足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受到房地产投资拖累,需求走弱正在逐步向供给端传导。前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这低于疫情几年的平均水平。”王一鸣说,特别是6、7、8月,增速尤其低。需求不足导致价格持续走低,需要避免消费与投资形成的下行联动。

王一鸣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意义十分重大。从有利条件看,一揽子增量政策扭转了经济增速逐季下行的态势,提振了市场信心,资产市场回暖也有利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改善市场预期。同时,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举措,能够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从挑战看,2025年需要高度关注或将来临的贸易摩擦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外溢效应等。

政策层面,短期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内需、稳增长,将一揽子增量政策开启的新一轮宏观调控进行下去。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特别国债、专项债再扩大规模都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着力的方向。支持性货币政策也要相应地加大力度,要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张宇燕:区域贸易发展使得贸易和投资增长

张宇燕表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当前世界经济高度相互依存,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超出预期,显示出一定的韧性。国际组织预测明年全球增长为2.6%至3.2%。

在谈及世界贸易格局变化时,张宇燕表示,世界的供应链、价值链正在从“链”向“集团”转化。根据他的团队的研究,世界开放指数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但全球贸易规模保持增长。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张宇燕说,这意味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全球化没有死亡,贸易还在顽强地增长。

近岸、在岸和回岸为特征的“三岸现象”越来越明显,区域贸易发展使得贸易和投资增长,这是当今全球贸易的大趋势。

刘元春:要关注一揽子增量政策新逻辑、新框架

刘元春表示,当前经济调整不仅是周期性需求不足或结构性转换问题,也涉及资产负债表的深层次变化。GDP平减指数连续六个季度为负,反映出有效需求的持续不足,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面临1到1.5个百分点的产出缺口。

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分析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对于轻重缓急因素要进行重新排位。“一个人的体温一旦低于35度急救室首先要把体温升上来,然后才问他的病因、病灶是什么。”刘元春说。

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表明我国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进入到新阶段,一些新逻辑的认识。这一轮认识里面,扩内需与摆脱低物价困境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扩内需的关键依然在稳定信心和预期,同时,稳定预期和信心对于稳定金融价格,稳定资产负债表有很高要求。因此,短期扩需求、中期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稳定与修复,中长期保护产权都是稳信心和稳预期的关键主要素,不能偏废。

刘元春认为,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认识,不要急于对增速进行过度的判断,而要对于新逻辑、新框架给予一个全新的关注。

毛振华:出台“三个10万亿”方案推动中国经济触底反弹

毛振华表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深度的周期调整,面临很多具有中长期的周期性、趋势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也面临着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以及严峻复杂的外围环境。

毛振华认为应该出台“三个10万亿”方案,这样能够清晰地向市场、民众传递政府对于增量政策的决心,以期推动中国经济触底反弹。

具体来说,第一个10万亿是10万亿元现金补贴,提升居民的信心和消费能力。向居民部门发放10万亿元规模的现金和数字货币用于补贴居民消费,不仅能够改善经济运行的效率,而且是重启中国经济正向循环的标志。从资金来源来说,毛振华认为,即便全部从财政开支来也是可行和必要的。此外,也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和削减基建支出等进行筹集。

第二个10万亿是10万亿元债务置换,清偿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第三个10万亿是财政资金用于补贴购买保障房和加快存量出清。他强调,这10万亿元的资金可以分几年支出,也可以通过一部分现金补贴,一部分是税收优惠来体现。建议资金由财政负担,而非银行贷款。

CMF: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刘晓光代表CMF研究团队发布了CMF年度报告。报告指出,三季度末,中国调整宏观政策定位,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有效扭转了中国经济逐季下行的态势,呈现八大触底企稳迹象:

一是中国股票市场迎来一轮强势反弹;二是房地产销售出现止跌回稳迹象;三是基建投资的增速大幅反弹;四是消费增速触底回升;五是工业增速企稳回升;六是服务业增速明显好转;七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八是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度整体回升。

报告认为,随着各项指标改善,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触底反弹,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并以更好的姿态迈向2025年。

报告认为,2025年是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之年。本轮政策调整初见成效,但仍需巩固的复苏基础和即将面对的外部冲击并未减轻,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短期内回升继而再度回落的风险。但与2024年不同,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四大新机遇:一是本轮宏观政策调整有力扭转了短期经济下行趋势;二是资产价格效应有助于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及预期改善;三是提前为应对外部冲击做足了政策准备;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有望逐步落地。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证券时报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